濮陽科銳網編從中國石化新聞網了解到: 10月13日,江漢油田清河油區面22-9-斜11井因繞絲管卡死在井里,需要打撈更換,采油氣工程技術服務中心清河經理部通過精選打撈工具,合理組織操作,上提負荷從20噸,逐步上升至35噸,當天最終一次性打撈出繞絲管,排除了這口井的主要故障。
在清河油區,人們出于節約油井占地、減少環境污染的考慮,往往是一個井場多口油井,90%以上的油井都是斜井、水平井,但是,此類井容易發生井下落物、井下設施被卡死等故障,修復難度較大。因此,能夠有效解決斜井修復施工中的打撈工藝技術難題,在很大程度上就等掌握了原油上產的主動權。
今年來,該經理部面對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,牢固樹立向科技要效益的方針,將解決斜井打撈工藝技術難題當成一件大事來抓,通過完善斜井打撈工藝,改進施工流程,提高了斜井打撈工藝成功率,為原油上產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撐。
該經理部通過加強斜井打撈井例分析,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,查找存在的問題,組織生產技術人員對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專項攻關,從而找準了影響斜井打撈成功率的原因,主要是因受井身斜度的影響,井下設施受力復雜,打撈工具的作用力無法完全傳遞到打撈物; 打撈的阻力大,容易導致打撈工具被卡;因斜井里都有封隔器、扶正器等井下器材,套銑措施無法施展,這此因素的存在均為斜井落物打撈增添了難度。
本著“精準打撈、提高成功率的原則” 。該經理部對打撈工具進行了持續改進。改進了井下增力器,提高了拉力; 改進了可退式打撈矛,實現對魚頂能夠更好的抓獲和釋放; 改進了水力錨,減輕或消除被打撈物的拉力負荷。堅持抓好崗位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,使他們能夠根據地面指重,合理操控井下增力器、打撈矛等打撈工具,通過反復上提、釋放,實現精準打撈斜井被卡的井下設施。
該經理部經過對斜井打撈工藝的持續改進,有效減少了打撈施工中地面提供的拉力在井內的損耗,打撈的拉力大大増加;減少了被打撈設施的向分力,從提高了打撈的效率。
今年來,該經理部共計完成斜井打撈施工76井次,未發生安全質量事故,為原油生產增添了新的活力。